E今天是印度的满月。是自省、冥想和内心反思的时刻。我以前从未真正思考过死亡。对我来说,死亡一直是一个界限,它以一种消极的方式定义了我们的存在。有限性让我们回到自身,我是这么认为的。我有点同意海德格尔的观点。超越死亡的想法在我看来总是武断的、天真的、浪漫的、逃避现实的和轻信的......只有在对存在进行反思时,我才会觉得它是有意义的。因此,死者只是死了而已,至于他们死后会继续存在,或者在出生前就已经存在的想法,在我看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答案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个界限被定义为绝对的。我很容易把那些报告说他们跨越了这个界限并返回的人视为玄学。我觉得这并不难,而且在我看来也是正确的。
然而,在冥想中,情况却截然不同。在冥想中,意识自我净化,通过将一切带入意识,使自己从外部世界和身体中脱离出来。感官变成了感官印象,外部世界变成了纯粹的存在,意识变成了意识本身,它认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反应,而是世界的起源。它之所以是本源,是因为它与意识本身相同,意识就是一切。没有片面的意识,只有生活在无知中的意识。当阿特曼走出无知,它就会认识到自己是梵,而梵本身就是创造宇宙的意识。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几公斤的物质怎么会产生一小部分意识,而这一小部分意识又与其他意识没有联系,没有嵌入更大的意识之中呢?这几公斤物质在解体时怎么会把意识也一起埋葬了呢?这是什么奇怪的想法?生物体内的几公斤大脑会简单地产生意识,以主观的形式存在,不完善且孤立,无法与其他意识融合,只能消失于虚无?
相反,这个问题现在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向我提出。如果我的意识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并且始终已经包含了自身的一切,那么个体生命之路就是体验这一点的一种方式。意识到这一点或许就是启蒙的核心。但这对其他生命意味着什么呢?那些与我分享现在的人,还有那些在我之前的人,那些在我生命中离开的人,以及那些当我在这里的时间结束后将要到来的人?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是无始无终的,尽管这种意识与此生的生命息息相关。
意识的存在脱离了生命,甚至脱离了丰富意义上的生命,这种生命不是指单纯的生物形式的生命,而是指作为生物体内意识轨迹的生命:生命能量(Élan vital,Prana),感觉和心灵的世界,面向世界的思维层次(Manas),反映、分析和理解世界的思维层次(Buddhi),思考世界并将其归类于更大范围的思维层次(Vijnana),以及将我们与更高层次的意识联系起来的经验层次(Satchitananda,这三个层次在很大程度上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在经验中体现)。这种生活甚至进一步延伸到瑜伽、身体、艺术、建筑和现实生活的世界--我可以探索和阐明这一点。但其他人和那些不在我这个时代的人的生活呢?
它们是真实的,它们一直存在,不会消失。奥义书》中说,他们只是离开了这个自我意识的世界,吸收了他们所积累的经验,当他们离开这个世界时,他们去了月亮。在那里,他们可以在重生之前,也就是在重新进入经验世界之前,享受善行带来的财富。奥义书》说,在月亮上的中间状态--深度睡眠,表面上与夜间睡眠相似,但却是与神灵的联系。它归根结底是与梵的联系,这种联系比与梵相同更深层次,这在理性思维中听起来有些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