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与愉悦

I我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分裂的德国长大的。那是一个核威胁最大的时代,核冬天每天都有可能发生。那是冷战时期,意识形态集团思想盛行。资本主义或共产主义是两种选择。资本主义与新教的职业道德齐头并进,共产主义则是存在主义的唯物主义。其余的都被认为是神秘的。

十几岁时要找到自己的路并不容易。我生活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果我表现出对共产主义的兴趣,我马上就会听到:那你为什么不去那边呢?德国人的负罪感让事情变得更加棘手。大屠杀不能被遗忘,德国人的罪恶感必须留在我们的意识中。即使不是个人,也是作为一个文化群体,我们都负有罪责。德国 "文化如何导致了第三帝国?战后德国思想界的争论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我们能否找出导致这场灾难的原因?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它?一旦找到了,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在哲学方面,法兰克福学派最为突出。时至今日,哈贝马斯仍是德国思想界的良心。

否定辩证法

论证的核心内容如下:德国启蒙运动(康德)推动了理性思考。这种理性仍然受到康德 "绝对命令 "的束缚,发展出现代性的势头,释放出对进步的盲目信念,这种信念实际上一直延续至今。在国家社会主义中,这种进步信念被一种种族理论、一种主宰种族的意识形态所扭曲。然而,他们的权力工具、战争和集中营却在冷酷理性的意义上得到了 "完善"。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毒气室就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例子,这些毒气室在技术上是有效的,但却只不过是最残忍的灭绝营,对所有不符合 "主种族 "形象的人进行系统的大屠杀。

否定辩证法使现代主义思想受到了激烈的批判。康德的范畴表不再是建立开明社会的基础,而成为理性主义极权主义的象征。其后果是,哲学只承认批判。一切都被仔细检查其极权主义结构,并留待讨论。阿多诺对概念的无限批判性区分在哈贝马斯的论述中暴露无遗。只有被共识接受的东西才是有效的。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达成共识,就必须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美丽与愉悦

对于 "我 "这一代人来说,应该从中衍生出什么样的美学呢?美和崇高等词汇当然是禁忌。它们被打上了极权主义的烙印,因为它们似乎是建立在一种主观的、专制的感觉之上,这种感觉缺乏理性的依据,也无法在话语中达成共识。批判美学显得 "政治正确",即前卫艺术对以往的一切进行审视,并以新的 "批判 "立场取而代之。艺术中的美变得可疑,批判立场成为其代名词。

然而,这些美学立场在夸张中又接近于崇高: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约翰-凯奇(John Cage)、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皮娜-鲍什(Pina Bausch)、比尔-维奥拉(Bill Viola)、卢西奥-方塔纳(Lucio Fontana)......可以列出一长串艺术家名单,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品味。这里的崇高不是神性的展示,而是审美的边缘体验。

创世赞歌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对崇高的批判性反思概念敞开心扉。我的整个知识训练都在抵制它。只有那些能带来审美边界体验的艺术,不代表其主题的艺术,才能让我体验到崇高,并将我在那里体验到的东西命名为崇高:例如,用手术刀切开的白色画布,其开口处能让我看到画布背后。 卢西奥-丰塔纳1899-1968)的 "切割画"--它们是崇高的。

这让我想起了《创世颂》(梨俱吠陀经 X.129)。它的开头是

在此,请注意:"[......][......][......]
kím āv́ arīvaḥ kúha kásya śárman, ámbhaḥ kím āsīd gáhanaṁ gabhīrám |1|

1. 那么,存在不是,不存在也不是,中间的世界不是,以太也不是,外面的世界也不是。是什么覆盖了一切? 它在哪里? 在谁的庇护之下?(奥罗宾多)

奥罗宾多在《诗意和美的灵魂》中写道

"古印度现存最早的诗歌是哲学和宗教诗歌,如《吠陀经》和《奥义书》,而我们的现代观念倾向于将这些东西与愉悦和美的本能割裂开来,将宗教和哲学与审美意识分离开来;但这些古代著作的奇迹在于它们将美、力量和真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真理之言作为美之言自发地流露出来,是《奥义书》中被描述为食甜之蜜者的宇宙精神的启示之言、 madhvadam puruṣam这些深思熟虑的古人发现了一个深刻的真理,即一切存在都源于永恒精神的极乐,并以永恒精神的极乐为生命,而这一极乐就是普遍的喜悦--阿南达--的力量。

我问自己,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理性思维接受这种观点?我能否遵循《奥义书》的精神之路,而不陷入极权主义思维?

赞美诗的结尾是

iyáṁ vísr̥ ṣṭir yáta ābabhū́va yádi vā dadhé yádi vā ná |
yó asyād́ hyakṣaḥ paramé víoman só aṅgá veda yádi vā ná véda |7|

7. 这个创造物从何而来,是祂建立的还是祂没有建立的,祂在最高的以太中居高临下地看待它(或主持它),祂知道,--或许祂不知道。(奥罗宾多译)

这让我感到欣慰。

OM śāntiḥ śāntiḥ śāntiḥ

_

感谢 Nishtha 提供包含赞美诗音译的文件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
ZH
Powered by Translate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