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罗宾多, 认识, 吻别, 文化, 艺术代表性 克里斯托弗6 月 24, 20228 月 10, 2025A当我第一次从印度 "回家 "时,我看着我的图书馆,发现里面几乎没有我感兴趣的东西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图书馆里有什么,没有什么?我的图书馆是一个曾在欧洲和美国任教的哲学家和艺术史学家的图书馆。我的书房里有很多关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书籍,从理论上、历史上、分析上、比较上......其中很多都涉及到 "再现 "这一主题。描绘什么,出于什么目的,在什么背景下描绘?但在这种表象结构中存在着一种根本性的误解,一种罪恶。这就是柏拉图所说的谎言。我不能吃画中的苹果。静物是用来思考的。然而,我作为反思对象的东西是一种形象,一种表象,代表着另一种 "更真实 "的东西。那么,我问自己,为什么要关注表象呢?佛陀当我读到斯里-奥罗宾多的著作时,我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对他来说,艺术本质上就是奉献(bhakti):"不仅是脸部、眼睛和姿势,整个身体、每条曲线和每个细节都起到了辅助作用,似乎都集中体现了绝对崇拜、臣服、狂喜和爱的柔情的本质,而这正是印度人的吠陀理想。这些不是信徒的形象,而是虔诚的人格。而是虔诚的人格。[......]然而,当印度人的思想被细化并渗透到其活生生的、具体化的狂喜的根源时,没有接受过同样精神文化训练的西方人很可能会完全不理解这些形象的含义,而只看到一个人在祈祷"。(斯里-奥罗宾多论印度艺术)柏拉图的穴居人被哲学家释放后离开了电影院。她转身离开了。我的图书馆现在在我不再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