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

N一位朋友最近问我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也问过自己,当然没有人能真正回答这个问题。但我想谈几点看法:

与想象中心的距离

以古典古代、基督教、启蒙运动和唯物主义为基础的 "西方 "世界,与亚述人和波斯人的西方世界、伊斯兰教以及受神控制的社会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一种基于历史冲突的观点,从西方的角度来看,历史冲突的特点是亚历山大大帝、罗马帝国和十字军东征。这是一种以欧洲为中心的殖民主义观点,它避免了西方与 "他者 "之间的对话。东方世界,也就是今天以伊斯兰教为特征的东方,也有一个传教议程(圣战)。

当然,整个事情要复杂得多,但我在这里要指出的是这一领域。这种主要是对抗性的关系发生在所谓的西半球和中东之间。从这个角度看,北非被视为附带地区。整个描述源于 19 世纪和 20 世纪的思想,并不符合 21 世纪的现实。这里没有提到的是中国和印度的文化领域。在残暴的殖民主义思想传统中,这仅仅是远东。这样,我们就有了一条地理距离线,在这条距离线上,文化半球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而与中心(罗马、君士坦丁堡、格林威治子午线)的距离则是决定性的。这是荒谬的,但在意识形态上却是真实的。事实上,我们不应该在这里做更多的思考。这是一种古老的意识形态,充其量只能放在博物馆里。

形而上学系统

将它们归类为形而上学,即哲学和精神体系,会更有成效:

  • 一神论 (主要与源自地中海地区的纯粹二元论世界观有关)
  • 一种对 永恒 (悄然贯穿所有时代和文化)
  • 19 世纪和 20 世纪以科学为导向的资本主义唯物主义(其局限性和无知正在威胁着地球); - 19 世纪和 20 世纪以科学为导向的资本主义唯物主义(其局限性和无知正在威胁着地球)。
  • 梨俱吠陀》中的智慧和 奥义书 在印度
  • 共产主义文化大革命留下的东西。

我的措辞非常清楚地表明了个人偏好。这是关于世界观、世界观、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它们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由于这些似乎只是知识体系,而不是宗教体系或意识形态,但却是基本的生活态度,因此这里的辩论特别精彩。

未来常常被描述为一场关于水资源分配、气候影响、原教旨主义者、地缘政治、资本流动、科学乌托邦和乌托邦的争斗。然而,在 21 世纪,它涉及的是最本质的问题:我们人类与世界的关系,以及最终我们是否想留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是,如何留在这个世界上。在印度,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紧迫性;而在西方,这个问题仍然受到嘲笑。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令人兴奋的不同之处。

语言的起源

换一种说法:通用语言也不是数学。数学和以数学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解释事物方面的有效性确实令人惊叹。实证科学也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因为它们将观察结果表述为理论。但它们只是对物理世界的抽象描述。

真正的奥秘在于语言本身。创世纪》中说:"太初有言"。在奥义书中,声音起着核心作用。产生声音的振动,进而捕捉思想并创造形式,是我们的感官和精神之间的核心纽带。精神之音 "OM "是一种深沉的呼气,随着嘴唇的闭合而结束,它抓住了我们存在的核心。 语言,通过声音创造意义,连接着感知、表达、心理表征、想象和交流。起初没有文字,只有声音。声音是语言的媒介。

谁有答案?

这已经不再是一个维持现状的问题,进步的理念终于过时了。答案会是什么样子呢?

  • 最主要的变体是思考如何改进全球化体系。
  • 一个更个性化的答案是以格言为自己的人生定位。
  • 另一个是意识的转变:个人意识、集体意识、普遍意识。

在我看来,奥义书的智慧已经再次给出了答案。因为寻找答案的这三个基本层面是相通的。它们在里希的洞察力中得到了调和。只有当我们把物质存在与生活理想结合起来,并意识到意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

瑞希的咒语是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精神典籍。它们见证了一个并非开端的开端。它们见证了一种普世意识,这种意识不是由个人动机驱动,而是由人类精神、冥想自省驱动。解决之道在于我们自己。虽然听起来微不足道,但这也是最高的智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
ZH
Powered by Translate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