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我希望参加对以下问题的审议 图表 接通。我提到过一些逻辑问题。现在我意识到了奥罗宾多的一段话:
"逻辑学就其本质而言,甚至不能容忍表面上的矛盾;它的方法是言语的、意识形态的;它把文字和思想当作僵硬的、铁一般的事实,而不是它们的真实面目,它们是不完美的符号,是真理的单独侧影。"(《奥罗宾多伊莎奥义书》第 570 页)
有一段时间,我对可能世界的逻辑非常着迷。戴维-刘易斯是我们在高级研讨会上讨论过的一位哲学家。1986 年,他出版了 论世界的多元性.其基本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认识论中的一个主要逻辑问题。如果真命题指的是世界上的事实,那么假命题指的又是什么呢?戴维斯-刘易斯的答案(略显简略)是:实际上不存在假命题。句子只能相对于世界而言是假的。如果我的窗外有一棵树,那么 "我的窗外有一棵树 "这样的句子就是真的。如果另一个人在一个没有树的地方说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是假的。因此,这取决于语境。很少有句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比如数学命题。
反事实句
当句子在 "正确 "的语境中使用时,也就是当句子涉及事实时,它们就是真实的。它们指的就是事实。当然,事情要比这复杂一些。阿尔弗雷德-塔尔斯基(Alfred Tarski)在 1936 年发现了一个很好的谜语:the 不可确定性定理.
"该定理非正式地指出,语言中的真理概念无法用语言本身的表达方式来定义。证明的基础是所谓的塔尔斯基命题,即形式为自反命题的命题: 我是 M 的元素 如果我们选择一个系统中所有假命题的集合来表示 M,那么塔尔斯基命题的构造就会导致一个矛盾:一个在系统中无法证明的真命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一个系统的所有真命题的集合在这个系统中是不可定义的"。 (维基百科)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无法证明的命题意味着什么?我们现在要解决两类问题。首先是句子在错误语境中的含义问题,然后是无法证明的句子的含义问题。戴维-刘易斯(David Lewis)说,这些问题以及类似的问题都很容易解决。世界是无限的。所有命题都是真的,只是不一定在我们的世界里。如果一个句子在这里不是真的,那么就存在一个句子是真的世界,只是它不是我的世界。我与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不共享同一个空间或时间,也没有因果联系或其他作用机制将这些世界联系起来。但它们一定存在,因为它们是可以说的。因此,在无限可能的世界中,一切可说的都是真的,即它是事实,即它是真实的。但是,这些世界又是可数的无限多个世界,还是不可数的无限多个世界(即自然数类中的无限多个世界,或更多,即有理数类中的无限多个世界,甚至无理数类中的无限多个世界)?谜题还在继续
自我超越的唯物主义
这让我着迷,因为大卫-刘易斯是认真的。可以说,这里的逻辑超越了它本身。真是不可思议。在我看来,这就像是上帝的证明。物理学也有类似的想法,比如多元宇宙、暗物质、万物理论,或者其他在那些寻找大统一理论的人的五彩花园里生长的东西。宇宙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感知和想象。我们真的不知道其中的绝大部分。埃德温阿博特在其 1884 年的经典著作《宇宙的复杂性》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平地:多维度的罗曼史"指出了这一点。
宇宙的疯狂程度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吠陀经》早就知道这一点:
"知道生与灭合二为一的人,因灭而超越死亡,因生而获得永生"。(伊莎奥义书》,14,奥罗比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