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的误解:没有表象的新视角

K艺术从根本上被误解了,尤其是被专家、艺术史学家和评论家误解了。艺术并不代表什么,也不意味着什么。艺术不是一个有待破解的谜语,也不是艺术家的传记所能解释的艺术天才的表现。艺术也不一定是美丽的、审美的或崇高的。

代表性

艺术不是 代表性这是对现代性的巨大误解。前卫艺术正是在这种误解中产生的。它的目标是不断发明新的表现形式,首次表达新的现象。我想到了潜意识、四维空间的概念、联觉、功能主义、对技术的热情。这些以及 20 世纪的许多其他现象都成为了艺术的 "主题"。根据当前的艺术理论,如果某物是艺术的 "客体",那么艺术就代表了这个 "客体",它描绘了这个 "客体"。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艺术的理解是一种基于进步信念的理解,它假定了艺术史的客观发展,并以理性史学的原则为基础。所有这些方法都在有限的框架内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它们揭示了某些方面。然而,它们误解了艺术的本质。

如果我如此大胆地用一段话来抨击西方常见的艺术话语,当然我也必须简要地说说我想反驳什么。这是法国伟大的符号学家、艺术评论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的一些文章。他的文章揭示了艺术所能表现的极限。当然,我还想到了吉尔-德勒兹,他的思想更深邃、更激进,将艺术描述为一种相遇。我将他与对艺术表象理论教条的激进批判联系在一起。艺术实际上与表象毫无关系。某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的想法实际上是荒谬的。它会导致二元论的所有问题、悖论和虚幻问题。一篇文章、一幅图画、一个构图、一出戏、一部歌剧或一件雕塑,甚至一张照片,它们都不代表任何东西。相反,它们是世界上非常特别的事物,能让我们获得非常特别的体验。它们有时与其他事物相似的事实是微不足道的,几乎没有什么意义。

邂逅

当我说艺术是一种相遇,或使相遇成为可能时,这意味着艺术作品是创作过程的结果。艺术家是作品的生产者,而观众是作品的接受者,两者之间的差别比人们通常认为的要小得多。艺术不是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交流对象。艺术也不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媒介。艺术也不是可以解码的符号。

艺术就是艺术。让我们尽量不要立即将其简化为某种东西。艺术被创造出来,成为世界的一部分。就像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样,艺术也会产生影响。有非常不同的作用模式,我在这里想到的是 叔本华的充分因果律的四重根源。我可以自由变通:有机械的因果效应,有生命(即生物系统)的动力,有作为一种效应的社会互动,有灵感和创造力。它们的作用方式各不相同。我想在此宣称,它们是不可还原的。

艺术就是艺术。它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环境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与它相遇。与艺术相遇并不只是人类的专利。一些动物也有,尽管程度有限,或许人工智能也会在这方面取得进展。

通过德勒兹,我们了解到

  • 电影 创造并播放一部表现思想的电影(德勒兹《电影》)。
  • 艺术对我们来说不仅是 喜欢 是一座房子,但一座房子 .作为人类,我们站在天地--宇宙--之间。在这种紧张关系中,我们需要一个边界,一个家园。我们需要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我们也需要能够离开它,进行去领地化(deterritorialise)和再领地化(reterritorialise)。艺术在这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与他人、地球和宇宙的相遇中,我们建造了一座房子,这就是艺术的基本原则。我们居住在房子里,参观其他房子。当然,这既是字面的意思,也是隐喻的意思(德勒兹《什么是哲学》)。
  • 当我们接触艺术时,我们的感官与艺术本身融为一体。当我们接触到振动的艺术时,我们的眼睛、耳朵、味觉和触觉都会振动(德勒兹《感觉的逻辑》)。

德勒兹避而不谈的,只是在他的最后一篇文章《不朽:一种生活》中暗示的,是精神的组成部分。我们在世界上的存在的一部分,就是我们与重大意义问题的关系。一个意识到自身的生命--即使不是完全的,也是丰富的--将自身视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这种关系也成为艺术的主题。我们可以邂逅创造的力量。在奥罗宾多那里,艺术具有这样的能力、 信仰 即成为奉献的媒介--与神相遇--不是像基督教那样以神的表象的形式,而是作为冥想的对象,促进沉思奉献中的梵行之路。

我对德勒兹 "艺术是一所房子 "的概念与奥罗宾多 "艺术是寺庙中的梵行 "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很感兴趣。在我看来,这两者有相似之处。二者都从表象的死胡同走向了更符合精神体验的概念。

以下是一篇长文的链接 介绍 (35MB),其中有关于我作为一名艺术史学家为何阅读德勒兹这一问题的材料。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
ZH
Powered by Translate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