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an

E即 Koan。我经常听说这些神秘的禅宗谜语,据说它们能引导人们摆脱纯粹的理性思维,开启新的洞察力。我决定不多读这方面的书,也不向别人打听。我想从一位禅师那里得到答案。在独山禅修期间,他问了我一些关于我自己的事情。我们四目相对,他微笑着告诉我想象一片森林,里面有一条小溪流过。当我走进小溪时,我该如何消除潺潺的流水声?我不应该理智地思考这个问题,而是应该随身携带这个经文,带着它进入冥想,看看会发生什么,然后回来报告。

这幅画对我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我看到自己置身于森林之中,站在溪流中,这是对河流的形象比喻,是宇宙的溪流,水是最原始的元素,进入事物和时间的流动,森林是一个和平、稳定、自然的地方。森林的声音、鸟叫声、水花声、自己的脚在水中溅起的水花声、沙沙声和脚步声。我的道路通向何方?一切都在变化中,我被自然托住,我行动着,行走着,一切都在变化,但一切又保持原样。我可以长时间思考这幅图画,将它与我的生活、我正在经历的变化、生命意义的问题以及大自然和沉思中简单的答案联系起来。但在我看来,这仅仅是个开始--把它与我自己联系起来是第一步。

回到问题:我为什么要关掉声音?水声、哗哗的流水声、溅起的水花声、溪流中的脚步声有什么不对吗?谁说这些声音是错的?它们不会打扰,不会分散注意力,它们是行走的一部分。当我停下脚步时,行走的声音就停止了,但溪水会继续潺潺流淌,鸟儿会继续鸣叫,树叶会在风中沙沙作响。神谕的问题也许就是这么平庸吗?还是它暗示了一些可以质疑的东西?也许应该质疑 "沉默更好 "的假设。那么,为什么要沉默呢?我是否应该思考如何停止我正在做的事和我正在做的事,如何进入沉默,进入冥想,向空性和形式敞开自己?这里可能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东西。

因此,我将在森林溪流中漫步这一丰富的隐喻与某些东西进行对比:内心的沉思、对空虚和形式的反思、静止和领悟。外部的声音、图像和感官印象在内心逐渐消失;它们是与现实完全不符的幻象中的投影--因为我不是站在溪流中,而是在电脑上写作或静坐冥想。因此,我所面对的是一个邀请我冥想的心理图像,而我应该从中领悟到的并不是解决问题。在这里,我可以更进一步,我现在可以沉浸于思维、语言、图像的结构--符号学。作为一个句子,问题与思想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它唤起了什么样的行动,从而产生了什么样的见解?这将是一个不错的研讨项目--用几周时间从西方哲学的传统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但这肯定不会是神谕的目的,也不会让我迷失在其中。毕竟,神谕应该引领我们走出理性思维的迷宫。

这是一次不错的小旅行--是我学习哲学的回声。因此,我尝试着走另一条路,那就是奥义书中所说的 "深邃的原始海洋",存在的七条河流都汇入其中,但普鲁萨首先从中汲取自身,从他的眼睛、耳朵、舌头、口腔和鼻子、头发和关节中,万物最先产生。因此,让自己沉浸在自己的存在条件中,沉浸在自己的身体、呼吸、思维和感觉中。踏入河中,用水润湿双脚,将感官视为感官,将它们区分为外部和内部。然后是任务和问题:我怎样才能让声音安静下来?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为什么要纠结于这样一个问题呢?它已经很好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展示了我对哪些思想流派感到满意。我为什么要在禅修中心坐上两个星期,试图融入禅宗,通过一个公案从一位老师那里学到一些东西?他要向我展示什么?这条路会通向哪里?公案是进行对话的工具,而我试图通过写作来接近公案是否是一种回避--一种胆怯的试图引出相遇的尝试?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
ZH
Powered by Translate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