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首页 克里斯托弗8 月 14, 20228 月 10, 2025I去年,我参加了一个禅修小组。这倒不是因为我认为自己是禅宗佛教徒,而是因为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安静的团体来进行修行。在 "独山 "期间,我开始积极探索自己的问题。我放弃了很多,也留下了很多。这出乎意料地容易。老师 "让我注意到,我主动发起的无家可归也是一种精神状态。这是一种解放。我的哲学和精神之旅没有把一个人的身份与社会结构捆绑在一起,而是把我引向一种试图摆脱这种幻觉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家 "没有任何意义,即使有,也是完全不同的意义--和谐共处。这种和谐是任意复杂和共同存在的。身体的参照点并不是家--社会、文化、政治、精神或许才是家。但佛教或印度教在这方面的参照点也是不同的。其核心是将自己理解为多样性和内在统一性的一部分,这与 "家 "的概念相矛盾。无家可归是一种精神状态。它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目标。我一直觉得自己无家可归,我一直难以理解自我的概念。我一直在寻找一个答案,这个答案不是建立在定位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实现的基础上。这种实现超越了思维,它是直观的,而且是在克服思维的过程中实现的。斯里-奥罗宾多写了很多关于火的文章。它的火焰是光,它能改变。它的能量:破坏性、给予性、普遍性、神秘性和精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