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 - 启蒙:启蒙的悖论
M启蒙就是其中之一。最近有人问我是否在寻找启蒙。我有点不解。但因为我真的很欣赏这个人,所以我试着诚实地回答--是的,不是,嗯,我真的不知道,实际上我知道,如果我完全诚实的话......为什么要这么纠结呢?为什么不直接说 "是的,我知道",就像她回答说 "她认为大多数人都在寻找 "那样?我可不这么认为
无论如何,这个问题让我感到不安。我是否应该承认我在寻找启迪,甚至承认我已经找到了启迪的一部分?是否有可能找到启蒙的一部分,或者它是完全或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有什么阴影,有什么路径,有什么畸变,1000?晚上,我和一位朋友聊天:你知道有多少人声称自己开悟了?他笑了。"一个也没有--幸运的是,"他说。于是我们简短地讨论了一下这个问题的真正含义。谈话中,我把 "开悟 "和 "觉悟 "混为一谈。啊哈!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
在给朋友的回信中,我用了这样一个形象:多年前,当我思考宇宙时,我在某处发现了一束光,现在我带着这束光,试图照亮这里和那里的某些东西。就其本质而言,这种体验就是意识到,通过我的感官知觉和从感官知觉中衍生出来的外部世界的精神表征所呈现给我的世界不可能是这样的,空间、时间、物质和意识的基本假设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截然不同的体验促使我学习哲学。
因此,我学到了一些关于启蒙运动和德国理想主义的知识。我学会了运用智慧、理性和审美。有时产生的东西是好的、美的、令人兴奋的,有时是令人不快的、虚假的、不诚实的。我想,这就是启蒙的过程。理性之光让万物熠熠生辉,揭露其真实面目。用自己的智慧摆脱自身的不成熟,这就是康德的启蒙思想。实现自己的理解是一种超验的反思行为,是在先验给定的空间和时间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进行纯粹的思考。我的不适感来自于我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个意思。我想了很多年,和我的学生讨论了几十年。我总是觉得,它在本质上并非完全错误,但它忽略了重点。
因为 "启蒙 "也意味着 "开悟"。而这恰恰相反。它与最初促使我学习哲学的体验更为相似。它是东方哲学和灵性的核心体验。当然,还有无数条道路。
在此,我想简要讨论一下临在哲学。无我哲学,至少我是这么理解它的。这里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种体验,而不是一种领悟,如果是领悟,那也是一种体验。它是关于体验统一性,即我与造物主、阿特曼与梵之间没有区别。这种体验无法用论证来解释,无法推导、解释或证伪。它超越了思维的界限,尽管它可以涵盖思维的界限。它不是非理性的,但也不是理性的。它是有条理的,也是开放的,它能承受矛盾,它包容、包容、理解、宽容、不笃信教条。它充满光明。这就是中世纪神秘主义者所看到的吗?
我在印度可以体验到的路径有:觉那瑜伽:知识与智慧;巴克提瑜伽:对神的奉献与爱;业瑜伽:无私的行动;拉贾瑜伽:冥想与心智控制;密宗瑜伽:对立统一;昆达利尼瑜伽:唤醒昆达利尼能量。所有这些路径都不指向任何事物,而是以梵为起点。这种形式的觉悟通过实践展现出来、显现出来、可以体验到、显现出来。我希望大家在理解这一点时保持应有的谨慎和谦虚,因为其中的陷阱、幻觉和偏差是巨大的。有些东西一旦出现,就会同时消失,因为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如果我持有一个想法,当我思考它时,它就会消失;如果我追溯自己的存在,我就会在记忆和欲望中迷失自己;如果我在幻觉的意义上思考、看到某些东西,它很快就会显示出自己是一个幻觉,一个虚幻的形象。我试图沿着《奥义书》的道路走下去,它似乎是一个很好的指南。启蒙来自于内在的各个层面,它不是通过开明的理性--理解和理性--来实现的。
在海德堡,我们有一个虚拟的毒药柜,里面摆放着一些哲学家,他们让你目瞪口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如此不同,以至于所有传统思维都受到质疑。我们常常嘲笑他们,却又为他们存在的可能性而着迷。叔本华、斯宾诺莎、怀特海都在其中。这个 "毒药柜 "实际上是启蒙运动过激行为的对立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