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今天,在印度艺术博览会的一次小组讨论中,我听到有人引用了柏拉图的话。她说,柏拉图说,艺术是对真实的反映。这句话的缩写是否正确还有待观察。这是一个有趣的想法。
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反映,什么是艺术?在柏拉图看来,有一个理念的世界,有一个阴影的世界,无知的人在这个世界里,就像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样。 洞穴 以及想要引导他走出困境的哲学家。柏拉图并不是艺术的好朋友;当你可以吃到真正的苹果时,你还能用画出来的苹果做什么呢?画像真的能接近纯粹的理念吗?艺术似乎能让我们思考,但这并不一定能让我们更接近真理。艺术源于一种非理性的思考,并激发这种思考。一种注重感官、直觉、视觉或反思的思维方式,一种希望创造出更多美好事物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即美学、感知理论,假定一些源自自身思维的东西是真实的。
正是这种自身的思考,虽然受到影子世界感知的刺激,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从影子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即从影子世界中脱离出来,以发展自己的东西。然后发展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艺术作品,成为现实,但并非真实。我认为开头的那句话暗指拉康所说的 "真实 "是双重反射的。这两面镜子形成了一个视觉反馈回路,创造出一个幻觉空间,成为一个实验空间。艺术无法触及真实,纯粹的思想也无法触及真实。
这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的新变化 代表性.我认为,这里隐含着主体与客体、意识与物质的问题。诚然,柏拉图的问题是 "唯心主义 "的,即指的是理念世界,也就是既非主体也非客体、既非心智也非物质的世界。然而,我们的思维在无法感知现实世界的情况下难以理解世界,这表明二元论问题是哲学思考的起点。思维的目标,即现实的实现,思想的世界,仍然是乌托邦。
这正是奥义书的反面。我现在详细研究的几部主要奥义书总是从宇宙的创造者--梵--这个真实出发,真理本身就是起点。只有通过它在现实过程中的展开,我们才能体验到存在。我们的感知、思考和创造都是绝对存在的表现。奥义书》哲学的核心是认识到自我(阿特曼)与梵(宇宙)是同一的。因此,如果真实反映在反思中,那可能就是艺术。这样才有意义,也只有这样才有意义。
为什么西方哲学常常以最低公分母、公理、被奥克海姆的刀子修剪过的本体论作为思考的起点?正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将理性还原的原则发挥到了极致。它已变异为科学进步的范式。几百年来,甚至几千年来,这种小小的理性思维已经达到了极限。它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有身体、意识、自我或灵魂,但它总是假装这无关紧要,因为它没有完全被理性所吸收。因此,当现象学首先关注意识,梅隆-庞蒂关注身体,当后现代美学恢复感官,当存在主义赞美我们的失败时,这是一场革命。
艺术不是对真实的反映,而是真实在反映中被反映,从而创造出艺术。因此,即使是超人类,因为自然就是艺术,宇宙、星辰和灵魂也是艺术。当万物在反射中被反映出来时,它们就成为了艺术。当婆罗门通过阿特曼体验世界,众神载歌载舞时,西方人公然否认的所有现象特质都是由众神合唱团精心编排的。我们的感受是真实的,我们的意识是真实的,世界是真实的,艺术是真实的。真实就是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