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S命运、因果报应、因果关系、自然法则、决定论--这些都是宇宙遵循可预测逻辑这一观点的不同表述。它们意味着,已发生的事情在逻辑上产生于之前的事情,而现在的事情也是由之前的事情决定的。我们认为这种逻辑是合理和理性的,在逻辑上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我们假设未来也是由现在和过去决定的,我们就会认为这是迷信、非理性和不科学的。至少在西方文化中,我们竭力抵制这种说法。

这些都不是真的。未来无法确定,过去也无法用纯逻辑、理性和科学的方式来描述。历史科学以其方法论之争表明了这一点,心理学则提供了无数可追溯到芝诺悖论的悖论,这些悖论表明,时间不是一个可测量的量,而是一个持续时间,是经验世界(即意识世界)的一个量。

"一切都是注定的,我们的命运写在星星上"。这个想法实际上是一个美丽的形象,因为它指向了更大的东西。然而,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命运交到简单的观星者手中,而应该把这幅图理解为更大联系的指示。宇宙并不遵循我们小小的理性逻辑,宇宙并不是写在一本线性的生命之书中,句子紧跟句子,页面紧跟页面,事件紧跟事件,但从今天的科学角度来看,生命之 "书 "更像是量子之书或神经网络,但肯定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在发明文字之前的史前时代,这本 "书 "是日月星辰和四季轮回,后来通过书面语言变成了一种叙事方式,一种对现象经验进行分类和结构化的神话故事。到了近代,理性拿起剑,用奥卡姆之刀清理本体论花园。一切无法用理性解释的事物都被置于检验和括号中。有些事情还无法用理性来解释。由于这种理性的进步是如此成功,因为它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意识、灵魂和意义等核心问题都被搁置一旁。我想我们开始意识到,这也许不是一个好主意。量子物理学和神经网络的新理念告诉我们,除了线性因果关系、决定论、命运和因果报应之外,还有其他选择。它们就像星空一样复杂。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正在回到一种存在状态,即我们接受存在着我们的理性所无法理解的过程,尽管我们的理性首先使它们显现出来。这有点自相矛盾。

从结构上看,我们又回到了《吠陀经》的世界。意识创造了一个现实模型,其复杂性超出了在其公理框架内似乎可以想象的范围。对我来说,这正是自由与灵性的问题所在。它与意识有关。然而,一些基本假设是必要的,即我的外部感官所能感知到的并不代表现实的全部。我们都凭直觉知道这一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生活和交谈的,但我们在科学讨论中却否认这一点。所以,让我们暂时停止否认吧。让我们继续承认,物质世界并不是完全任意的,而是可以解释的,让我们坚持意识的体验,坚持我们的意识对新事物的开放性,对开放的未来的开放性。如果我们现在试图坚持这不应该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那么自由的核心问题就出现了。我们的意识状态是开明的、丰富的和开放的。这种状态是生命之书的一部分,但不是那本有点幼稚的线性之书,甚至不是《梨俱吠陀》、《创世纪》、哥白尼、霍金那些伟大的书。它是婆罗门的一部分,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宇宙意识的一部分。我们无法影响我们意识之外的宇宙意识的进程,它不属于我们--"我就是那个"。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我们的意识状态丰富地展现出来。

在生活中的某些时刻,我们会隐约感受到这一点。当我们处于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比如险些发生意外或处于休克状态时,我们会体验到空间和时间是如何变化的,我们的感知会扩大,一些东西会打开。在几分之一秒,甚至是几秒钟的时间里,我们会看到一种宇宙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时间似乎静止了,意识中的许多元素都变得清晰了,行动选择的幻觉出现了。在那一刻,我们看到了 "现实 "之外的世界。一种不确定性变得可以感知,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情况尚不明确。这种不确定性就是我们认为的决定的自由时刻。在这一点上,这是否是一个决定有点学术性。我们从对现实的幻觉中惊醒,进入一种试图将完全不可预见的事物归类的意识状态。

我建议以这幅图为起点,对意识、自由和生命之书进行不同的思考。我们可以接受宇宙现实遵循着一个原则,而我们的意识可以扩展对这个原则的体验。生命之书可以这样体验,而我们作为生命之书的一部分,可以通过 "翻开 "某一页并有意识地扩展我们的感知来实现我们自己的锚定。现在在我看来,当我们把当下提升到更高的感知水平时,选择就会更加丰富。领域扩大了,回旋的余地增加了。我们从刺激-反应模式中解放出来,自由度被激活。行动的不是我的自我,我的自我只是一种幻觉,但意识到宇宙现实的一部分,就为生命本身创造了回旋的余地。成为其中一部分的体验就是精神修行,就是极乐和自由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
ZH
Powered by Translate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