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有道

G昨天,我就思想的起源进行了一次长谈。先有文字还是先有思想?当然,思维的形式多种多样。视觉思维、音乐思维、分析思维、综合思维、表演思维等等......有直觉思维,有记忆思维,有视觉和直觉。思维的类型多种多样。什么是思维?谁在思考?它与意识有何不同?

我意识中的很多东西都不是思维,而是感官知觉、沉思、白日梦,是无意识和潜意识的过程。严格来说,这些都不是思考。思考是一种反思,是对世界的反思,是对世界的理解和领悟。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分析性的。当我通过感官感知事物时,事物只是在我的意识中呈现给我。当我思考我所看到的事物时,我会给事物命名,找出特征,描述行为。这就是我理解世界的方式。以想象文本的形式描述世界,能让我看到更深层次的联系:功能、因果、原理......

但思想从何而来?它是如何产生的?有一种跨文本思维,即我阅读或聆听文本并对文本做出反应,将许多文本联系起来......这是相当学术性的。还有一种思维方式是积极倾听和交流。人们相互倾听,共同思考,共同探索一种思想。这种倾听和交流的思维方式令人兴奋。有人说了些什么,有人理解了些什么,希望两者能尽量吻合,因为它们永远不会完全相同。现在,这里有许多对话是相对标准化的。交换一般性意见或比较标准立场,就像下棋一样......但也有哲学对话,即共同提问。例如,这个问题是:什么是思考?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如何思考?

感觉和印象

最近,我读了德勒兹的一篇关于 大卫-休谟 读一读。休谟说,一切都始于 "感觉 "或 "印象"。当我感觉到什么,然后说出它的名字,这就是思维的开始。我可以感知物体、抽象属性、推测因果关系、做出陈述、确立事实。但我如何记录感觉和印象呢?物质怎么会有记忆?我的意识怎么会有图像?这些都是亨利-柏格森的问题。

外部世界与意识图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难道语言不是必须先验地设计好才能表达自己吗?乔姆斯基说,我们的大脑,或许还有动物的大脑,都具有语言的一般能力。圣经》开篇就说:"太初有道:太初有道吠陀经》和《奥义书》中也有类似的内容。然而,在《吠陀经》中,起初存在的不仅仅是语言,而是一整套知识体系,涵盖了不同层次的意识,并将人类理解为一个微观世界。我能想到的一切都能存在,存在的一切也都能被想到。作为一个物种,我们可能还需要更多代人的努力。但世界与意识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它们是一体的,不二的。

德勒兹的思想围绕着思想如何从 "内在性 "的层面产生。这些思想如何连接和组合成复杂的系统。例如,他称之为抽象机器、图解、根茎、高原等......这就是词语、思想、事物、结构、权力、艺术、无意识和抽象等如何结合在一起的。世界由此表达自身,其中蕴含着生命(生命)。这也是奥义书的基本原则,梵通过创造世界来表达自身。存在也必须包含过程和变化。这是现实存在的唯一原因。

据我们所知,迄今为止,人类在思想中创造了最复杂、最狂野的现实层面。如果你把所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宗教和社会形式放在一起,就会清楚地看到,有什么东西正在这里表达,有什么东西正在这里显现。这就是那个。就是这样。

思想的起源

因此,思维的起源只在感知的一个层面上。在精神修炼中,内在沉思和习惯性练习(冥想和瑜伽)是摆脱刺激-反应模式的原始思维方式的关键。经文和教义、仪式和练习有助于自我塑造,使我们能够超越感性确定性的表面。在这里,思考变得可能,而不仅仅是认识因果联系。它也超越了对伦理、美学和认知问题的理性思考。理性思维成功地迎来了 "人类世",就我们所知,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地球改造。然而,这种思维仍未触及存在问题。

因此,思想的起源问题依然存在。是文字先出现的吗?文字代表语言,而语言可以包含很多东西。如果我们把语言理解为一种符号系统,它也可以通过视觉、音乐或表演来理解,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思想本身就是语言。然而,这只是我们存在的一小部分。我们的意识范围更广,我们的身体存在、我们的生命力(prana)、我们的智力(菩提)、记忆(摩那)、我们的身份(ahankara)、我们的灵性(satchitananda),所有这些都超越了思维。思维可以反映和描述它,但它不是思维本身。

我一直在问自己,思想之初是什么样子?几千年前......我记得我们曾经想埋葬一只猫。我们(活着的)猫被纸箱激怒了。当装有尸体的纸箱不见了,我们的猫举行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仪式。虽然它是一只老猫,而且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但我们以前从未见过这种情况。很明显,我们的猫是在对同伴的死亡做出反应。动物界有很多故事,大象墓地也许是最著名的。在我看来,这里存在着一种记忆他人的意识。

思维植根于经验、语言和洞察力。它往往是一种超越经验主义的世界体验。这是每个人真正的创造力所在。思维也总是一种创造行为。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
ZH
Powered by TranslatePress